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森公司张晓远接受【城屿演新】专访,畅谈城市更新理念:创造城市灰空间,续存市井生活烟火气
日期:2022-05-20 访问人数:56


【城屿演新】微访谈


作为REARD品牌专注于城市更新范畴的独立PLUS平台,【城屿演新】于2022年开启了一系列特别企划,其中携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策划发行的《城市更新优秀设计案例与评析》图书,将收录本年度各地先后改造完成的优秀城市更新作品,邀请专家评析后集结成册,彰显独创的设计特点和历史传承价值。


全新的设计季,【城屿演新】同步开启线上专栏,以微访谈的对话形式,邀请图书的刊载机构加入,倾听领衔设计师畅谈城市更新改造的发展趋势与成功的设计运作经验。


相对于易于塑造的新建空间形象,张晓远对既有空间内的混杂功能业态及相伴随的多元使用方式更感兴趣。在更新设计中,如何留存或注入烟火气的市井生活、续存及改善场所活力?设计师或许需要对超出建设者利益诉求之外的民众权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城屿演新

您如何看待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社区营造和打造更好的城市生活体验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

张晓远

城市的公共空间带有某种社会或公民性质,为公众所使用,是日常工作生活以外模糊行为的体验空间,拓展着我们生活的边界与丰富程度。我们将其作为城市中的灰空间这样一个中性词来理解,具有包容性和弹性的弱边界,激发和蕴含着真正的城市活力。


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张晓远

在对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时,我们发现每个楼栋前都有居民搬来的形式各异的座椅。我理解的城市公共空间就像这些座椅,可以属于任何一个人,也可以产生多样的混杂行为。城市公共空间正是由于不设限的使用方式,被赋予了很强的灵活性,从社会层面为所有人提供公益性质的场所。

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张晓远

在城市中居民对熟悉的生活片区有一定的归属感,使用者与这种共享的非私有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有着情感的联结。相较于发挥固定功能的强功能性空间,无强化功能或功能性较弱的公共空间中不确定的混杂行为给空间带来活力,成为丰富社区生活的激发器。以我居住的小区为例,作为车辆通行所用的单一功能的出入口区域,在疫情期间成为了收发物资和开展不定期核酸检测的场所,并藉由居民的各种行为活动转换成为社区的一处小型社交广场。在整个场所建筑空间不变的情况下,混杂的行为模式让公共空间的属性得到了体现。

顾正红纪念馆


张晓远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在满足常规功能诉求的前提下,会充分考虑大家的行为和使用方式,对路径设定、场所预留和预设条件进行综合的考量,让公共建筑、社区配套设施承担起公共空间应有的功能和属性;最终经由这种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人气社区和活力节点汇入城市脉络,真正实现宜居美好的城市生活。真正的城市活力就源于这种灰空间,对社区营造和城市生活体验起着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对公共空间的理解。

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微更新


张晓远

疫情当前,很多人居家的时候,志愿者和快递小哥们仍在忙碌与奔波。如果城市中有大量公共空间作为灰空间预留,即便内部空间关闭,外部的空间环境也能提供庇护、方便休憩使用,让他们的生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们也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疫情期间上海大量的公共空间就为大家提供了使用的条件和机会。

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微更新

城屿演新

请您分享一下在城市更新方面的项目及改造策略。

张晓远

我们在从事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从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城市更新项目让我们在完成开发者的诉求之外,有了更多关注社会层面和公民利益的契机。我希望通过几个项目来分享一下我们在更新改造方面的策略。

顾正红纪念馆

顾正红纪念馆


张晓远

顾正红纪念馆是对原纪念馆的一项扩容项目。出于安全管理上的考虑,馆方希望用围栏将馆前广场包围起来。由于关注到许多市民对广场的使用和空间需求,经过多次的博弈与平衡,我们留存了原有市井生活中的场景节点,最终采用了伸缩装置满足馆方的需求,并利用座椅和场地内的玉兰树等景观要素对保留下来的广场空间进行了优化。我们希望既体现缅怀纪念的庄重氛围,又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保留现有的市井生活,不因更新设计而斩断城市已有的活力节点。

顾正红纪念馆

顾正红纪念馆


张晓远

第二个作品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设计属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常规二维界面的门头会在人们进入小区时给予瞬间的心理暗示。在设计中我们提取了这种暗示,将居民途径的围墙、宣传栏等结合为公共空间,通过座椅和小景观打造短暂的停留点,将二维的空间三维化,让城市空间节点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就观察到工友坐在座椅上休息,建成以后也受到了许多老年人的青睐,成为聊天晒太阳的惬意聚集点。这个更新项目也体现了我们对第一个问题谈到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和实践。

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微更新

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微更新

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微更新

华东师大一村小区入口微更新


张晓远

在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的项目中,我们在现场观察到,师生对于这块场地有自己的路径和使用方式;因此我们对校方打造展厅的需求进行了延展,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建筑场地的空间,为外部植入灰空间,保留并放大了校园内的日常行为路径。

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张晓远

通过更新为空间赋予新的建筑及功能的同时,我们希望场所中原有的行为和使用模式不会因更新而消除。在我们的理解和策略中,城市更新像是一张带有时间痕迹、书写过答案的纸;空间的功能、形象和使用方式让长期嵌入在社区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展现出独有的生命力。相较于可以快速建立的城市形象,这种蕴含了丰富生命力的社区生活需要长时间演变而成。如果这些元素因更新而消弭,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方可恢复城市原有的活力。因此我们对于更新的策略不止于设计的范畴,还关乎选择与价值观:需要识别更新的对象、提取值得保留的核心要素,将其与新的功能相融合,在延续现有价值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价值和使用意义,可以表述为一种有新有旧、新旧结合的思路。

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其他新闻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同普路797弄1号楼

邮编:200062

邮箱:zsa@shh.cadg.cn

咨询电话:86-021-62120181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